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清廉基因 > 典藏文化
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川渝仅存的古代方志全卷
来源:南充晚报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6-01-29 09:38:13

 

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.jpg

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

 

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内页.jpg

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内页

 

  近日, 蓬安县地志办整理出版了明代正德年间修订的《蓬州志》,不仅将蓬安县有方志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, 而且将这部省内仅存最早最全的地方志面世, 为学界对蓬安历史文化许多悬而未决的疑难研究,提供了大量可信的信息和依据。
  
  为了这部地方志,今年80岁高龄,四川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邓郁章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了点校, 并花费数月时间,撰写再版《前言》,深入阐述这本方志的史学地位和文化价值。日前,记者通过邓郁章老先生, 对这部珍贵的地方志再探幽微。
  
  明正德《蓬州志》的面世渊源
  
  明正德十二年,即公元1517年,浙江海盐县人徐泰在出任蓬州学正期间,因为当时全国各地普遍兴起了编撰地方志的热潮,他于是组织人力,遍搜素材,与当时的《顺庆府志》、《一统志》等方志相互参考印证,历时一年,编订《蓬州志》。
  
  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总共有10卷,共分34个类目,有关类目中还附有文、诗、铭、联等多至100余件,其中对蓬安、仪陇等县沿革、人文、经济和社会发展多有述及,许多史料均系首次面世。
  
  明正德年间已是明王朝的尾声,时局动荡不堪,不要说能够连续修完一部浩大的地方志不易,要把它完整保存,会更加困难。因此,清道光九年(1849年)洪运开编修《蓬州志略》曾说,“欲取州志考其兴废之故,则并阙如志书。”光绪二十三年(1897年)方旭编《蓬州志》也在序中说,“明吴德器尝编辑十卷,洪运开作志略时,已求其书不得,其阙如也久矣”。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在后世修志中虽屡有提及,但书不可见,因此被史学界确定为“佚失”。
  
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,蓬安县编修新志,当时邓郁章便从蓬安师范校调入县地志办任主编,负责修志。他们从1989年出版、由朱世嘉所著的《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》中,查获浙江宁波天一阁有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藏书。蓬安县志办派人前往查找,但此书已成文物,不能借阅,相关人员只能从幻灯投影中抄录几页,遗憾而归。
  
  2007年,时值相如县建县1500年,原司马相如研究会在编辑《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》时,省志办副总编辑马国栋从网上购到一本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影印本,并将此赠送蓬安县。但该书句逗未分,不便阅读。这样,点校工作便落到已退休多年、时任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的邓郁章身上。由中国文史出版社近日再版的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,由已校点的简体汉字本和印影本合集而成,相互佐证,共计40万字。
  
  “河舒”起源可从《蓬州志》中查到
  
  《蓬州志》在川内佚失,缘何又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宁波天一阁里呢?“宁波与海盐一海之隔,《蓬州志》的总篡徐泰正是海盐人。”邓郁章推测说,对于徐泰来说,他携带自己的心血之作回归乡里,也是很符合逻辑的事情。当然,这部书也可能是由明末以后的战乱迁徙,由蓬安迁出的居民带到了宁波,也有可能。但不管怎样,这部志书难得保留下来,是蓬安人文之幸。
  
  《蓬州志》对蓬安许多乡镇沿革作了详尽记述,比如嘉陵江畔曾有“三市”,名“舟子口市”、“泥溪口市”、“西水河市”,这三市都位于蓬安县境内,后因乡镇区划及名称变化而消失。
  
  历史上四川属地方人稀之地,并非现在的人口大省。《蓬州志》记载,明洪武二十三年(1309年),“蓬州(蓬安)户,四百五十,口,二千九百三十八”,但到正德七年(1512年),“口,一万二千九百七十三”,规模仅相当于如今一个乡镇。
  
  《蓬州志》“建置沿革”,记载了州县历史变化,“城池”记载了州、县、城池修建的由来,“坊巷”记载了明代州县街巷的名称、牌坊的建置;“贡赋”记载了明代州、县“土贡”“田赋”的具体数字,“官制”记载了明代州、县全部官吏的设置及其人数变化,等等。蓬安县古称“相如县”,也仅设有五乡、七盘、方山、登井、三溪、永欢、太平、琴台、永安三镇。
  
  最为有趣的是,以豆腐美食闻名的河舒镇,其名称来历各有说法。蓬安县在地名普查时编撰的《地名录》称,“昔为龙凤场一河边猪市,谓之河猪市”,因“猪”“舒”同音,故避俗称之为“河舒”。另有考证说,过去在此有河舒寺,因此沿袭使用了“河舒”为镇命名。
  
  但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介绍,其河舒寺,实为“何舒寺”,为“昔乡民何舒拾地建立,故名。”当地人以纪念何舒而称其为寺名,由此可见,现在“河舒”,亦系“何舒”之音误传而成。
  
  《蓬州志》佐证司马相如故里
  
  邓郁章说,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,对佐证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,提供了珍贵史实。据他介绍,《蓬州志》中比如“学校”、“宫室”、“祠庙”、“公署”等多个类目中有关司马相如记述及其附录的文、诗尤其珍贵。“全志涉及司马相如的文化遗存多至10余处,均详实而准确,留存有司马相如诗作40余篇,多数都是重新露面的珍贵文献。”
  
  关于司马相如的“故宅”和“别业”位于何处,《周地图记》、《旧唐书》和《太平寰宇记》《舆地纪胜》以及唐、宋以来官、私所撰的地理书大都肯定相如故宅有两处,其一在相如故城,即今蓬安县城锦屏镇,在嘉陵江之西岸、龙角山之西边,其地有唐以前建立的司马长卿祠。而另一处称在嘉陵江之东岸,其地有光圣寺,有琴台,台下有洗墨池,台旁有舞剑台。但是对于此处离蓬安县城的距离,有说“二十里”,有说“三十五里”,也有说“六十里”的。究竟是多远?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称,“琴台,在州西南六十里光圣寺内,相传司马相如弹琴于此……”而此处正是蓬安县城与高坪区江陵镇之间的距离,而如今江陵镇确有琴台、光圣寺等地名。
  
  对于蓬安县曾有的司马长卿祠堂,由于在“明正德五年……废”,后世仅有明代万历年间进士曹学佺在《蜀中广记》录载的源于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的《长卿祠堂记》的后半段,未见其全文。《蓬州志》露面后,《长卿祠堂记》全文可见,上面记载了相如县令邓良的一段话,说明了为何要修建祠堂的原因。
  
  邓良说,蜀汉大家秦宓非常赞赏司马相如的教化之功,建议为之设祠堂。作为相如县的父母官,邓良深谙蜀人濡染诗书起自司马相如,于是就在这个与其它地方不同的相如县,设立长卿祠堂。
  
  邓郁章后来分析说,邓良这句话,一是讲清修建祠堂是因司马相如有教化之首功,二是讲述这个祠堂修建年代大约为三国或晋初。
  
  于此,邓郁章还以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总篡、蓬州学正徐泰所作《景贤堂记》,介绍其中记述司马相如“产于蓬州”的事实。徐泰文中讲述了景贤堂建立的缘由及过程,并直称司马相如为“乡贤”,将其列入景贤堂的名宦、乡贤之列,这是佐证“司马相如为蓬安人”的又一力证。而这与曹学佺在《蜀中广记》中直白道出“相如县,长卿桑梓也”,互为类证。
  
  《蓬州志》再版有助地方志研究
  
  明正德版《蓬州志》编订后约有300年,始有清人洪运开编修《蓬州志略》,再过50年,才有清人方旭编新版《蓬州志》。而从洪运开起,后代地方志学者大多只听说明正德《蓬州志》其名,而不见其书。
  
  邓郁章说,川渝地区地方志仅有明永乐年间《泸州志》较早,但它仅残存两卷,不如明正德《蓬州志》完整,因此,《蓬州志》比《泸州志》更具有研究价值。
  
  “蓬州古时包括今蓬安和仪陇县辖区,明正德《蓬州志》也是研究仪陇古今沿革、风物、人情变迁的珍贵史料。”邓郁章介绍,再版的《蓬州志》得到各方面的帮助,特别是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、西部研究中心主任金生杨先生,在炎热三伏天,逐字逐句审校错漏,其功不可没。他希望有关方面对再版《蓬州志》加强研究,让它尽快服务于地方经济、社会的建设和发展,特别是推动地方旅游、深挖文化景点的内涵,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作用。(记者 张松)
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友情链接: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 | 廉洁四川
南充市高坪区监察局 | 阆中廉政网 | 南部清风网 | 西充清风 | 廉洁仪陇 | 营山纪检监察网 | 南充新闻网
ICP备案号:蜀ICP备1301166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