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善“孝”为先,说到“孝”,虽然对它的表达方式有很多,但也是很难表达透彻的一件事儿。对于嘉陵区安福镇安福村居民秦秀娟来说,“孝”就是陪伴,是照顾,更是坚守。她五年如一日,不离不弃,悉心照顾着全身瘫痪的公公。她用一份“孝”心唤醒了公公逐渐模糊的意识,也让公公的身体渐渐得到了恢复,并让公公过上了幸福的晚年。
公公患病 她选择辞工回家
8月6日,在这个盛夏的黄昏,一缕金灿灿的夕阳飘进了这栋普通的民房里。一名中年妇女正在给一位白发老人洗脚。“爸爸,脚泡着舒不舒服。”“好好好!”交流中,老人说话显得有些吃力,但中年妇女仍不厌其烦,变着戏法哄老人开心。这名中年妇女就是秦秀娟,老人正是她的公公李武富。
2012年7月12日,李武富在吃早餐时,突然整个人瘫倒在地,不省人事。经诊断,李武富不仅患有老血管硬化、脑梗塞、骨质增生等病症,这次还是全身瘫痪。
“当时爸爸最恼火的就是大小便失禁,常常弄得满身都是,我老婆每天都要给他换十多次尿布,之后还要给他擦洗身体。”秦秀娟的丈夫李永华介绍,由于母亲牟少琴长年患病,他又要挣钱养家,照顾父亲的事儿就落在了秦秀娟的身上。喂饭、拿药、换尿布、洗衣服……秦秀娟每天四、五点就得起床,常常忙到深更半夜。
照顾公公期间,只要一有空,秦秀娟就找公公说话,以便让昏迷中的公公早点儿醒过来。经过秦秀娟不懈地努力,两个月后,李武富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并苏醒了过来。从此,秦秀娟就待在家里一心一意地照顾着老人。
家庭窘迫 她面临进退两难
“人家都有车有房,我们家却住在这个石木结构的瓦房里。”家徒四壁的生活现状让秦秀娟的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。丈夫是一个补鞋匠,又挣不了多少钱。公公瘫痪之后,每个月还要支付1000多元的医疗费。家里的日子捉襟见肘,她做梦都想出去打工挣钱,可看着患病的公公,她一次又一次地打消了自己的念头。
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,在2013年的正月,当秦秀娟夫妇早晨醒来,看见自家房屋被撬开了一个大窟窿,三只鸡和四只鸭也不翼而飞了。“昨晚家里进了贼,都怪房子太破,让贼娃子盯上了。”秦秀娟看着残垣断壁,想到穷得揭不开锅的家底,只觉万般委曲,一股热泪喷涌而出。
秦秀娟几经考量,终于将心一横,决定外出打工。临行前,看着公公虚弱的身体,秦秀娟将迈出的步子又收了回来,打工的梦想再一次破灭。打工不成,秦秀娟就只得在家门口寻找致富门路。搞养殖业、清扫村道路、捡垃圾……只要能够挣到钱,再苦再累秦秀娟也没有抱怨过。2014年4月,秦秀娟借助政府地质灾害和危房的项目资金,再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些钱,建起了新房子。
无悔选择 用行动感召他人
“这些年,我上有老下有小,娘家都很少回。娘家爸爸的生养之恩我还没来得及报答他就走了。”秦秀娟说,2007年,她正在成都打工时,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,说父亲突发脑溢血,有生命危险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秦秀娟急匆匆地赶回了家,谁知父亲还是没能挺过这一关就撒手人寰。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老人在世时,秦秀娟没能好好地陪在老人的身边,直到老人抱憾离世。“人人都有老的一天,我对不起爸爸。”说到这些,秦秀娟几度哽咽。而这些年,公婆也像亲生父母一样对她疼爱有加,丈夫也关怀备至,她觉得凭着自己的良心,也应该好好照顾两位老人。
“我爸爸瘫痪这五年,从来没有生过疮、挨过冻、受过饿……”李永华介绍说,这五年,他的妻子每天起早贪黑,毫无怨言。在她的照顾下,父亲的意识逐渐变得清醒,身体状况较以前也有了很大改善。
如今,在秦秀娟的感召下,子女都加入到了照顾李武富的队伍中,传统的“孝”道文化在这个平凡的农家代代相传。(嘉陵记者站樊俊李映霞文/图)